k8凯发官网入口

教育界“郑州帮”低成本获客打法5个人每月变现1000万
栏目:k8凯发官网 发布时间:2025-08-10
 最近,“郑州帮”的话题很火,他们被戏称为电商行业的“邪修”,主要通过人海战术,大规模招聘编辑,每天批量复制爆款内容,在小红书种草、“截流”,号称一篇笔记能帮商家撬动 100 万成交。  无独有偶,最近教培赛道也出现了一批对 SOP 和执行效率极有钻研的操盘手,他们同样靠人力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取得了惊人回报。  比如有运营操盘手以 3 毛钱的平均成本每天为公司拉新 6000~8000 人;有

  最近,“郑州帮”的话题很火,他们被戏称为电商行业的“邪修”,主要通过人海战术,大规模招聘编辑,每天批量复制爆款内容,在小红书种草、“截流”,号称一篇笔记能帮商家撬动 100 万成交。

  无独有偶,最近教培赛道也出现了一批对 SOP 和执行效率极有钻研的操盘手,他们同样靠人力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取得了惊人回报。

  比如有运营操盘手以 3 毛钱的平均成本每天为公司拉新 6000~8000 人;有教育赛道创业者靠 3~5 人的团队月营收 1000 万,利润率高达 50% 以上;还有商家批量聘请兼职做私域运营,推动复购率猛涨两倍多。

  前几天,一位负责为公司业务拉新的操盘手吐槽,现在的运营操盘手考虑的因素比以前多得多,以拉新业务举例,操盘手既需要兼顾新用户数量、质量,还要考量运营成本,“基本是掰着指头过日子”。

  更关键的是,近两年国内互联网平台用户增速放缓,很多操盘手均表示:“获客成本居高不下,转化效率越来越差,业务陷入瓶颈。”

  扬弃曾是国内某头部教育 App 的用户增长运营负责人,所在领域处于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

  按理来说,在竞争白热化的教育赛道,拉新成本普遍偏高,单个用户拉新成本数十元乃至上百元的情况屡见不鲜。扬弃却凭借平均单个用户 0.3 元的成本,每天稳定获客 6000~8000 人,让 App 维持同类产品增长前三的水平。

  一句话总结就是,在用户群体中聘请大学生担任公司的专属 KOC,从而实现低成本获客。

  扬弃强调,兼职 KOC 的获客玩法适用场景很丰富,既能用于小红书获客,也可以帮公司在抖音拉新,具体的引流场景包括评论区种草、图文种草、“图文+评论”配合引流、视频种草、邀约博主合作等几类。

  她还透露,邀请兼职评论区种草帮助公司产品日均新增用户从 0 突破到 3000 人,再叠加内容贴引流后又从 3000 增长到 6000+,而且成本骤降。

  总体看来,不同的场景引流获客效果、投入成本均不相同,但共通之处在于这套玩法 “低成本、可规模化、易复制”。

  无独有偶,另外一位操盘手 小Y(化名)也曾分享过她靠邀请学生做兼职矩阵账号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帮品牌海量获客的方法。

  小Y 是本地生活领域某中小品牌的创始人兼操盘手,她们的主要客源来自线上,为了提高种草深度、降低获客成本,小Y 在会员用户中邀请了一批活跃度高的人群在小红书发布真实的消费体验,并帮品牌适当地种草和引流。

  针对一些有内容潜力的用户,她们还会进行长期的兼职合伙,通过分成的方式激励用户成为品牌专属的 KOC,通过日常共创内容帮助品牌获客。

  据了解,依靠这套获客模型,再配合蓝v账号宣传、KOL 种草,小Y 仅用两到三年时间,就在小红书斩获了千万 GMV 。

  小Y 分享,借助兼职人员做矩阵 IP,可以有效地帮中小品牌在短期内提升获客速度和效率,是小商家低成本突围的一个有效办法。

  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和操盘手开始借助兼职等外部力量提高企业在运营各个环节中的效率。

  比如有操盘手创建激励体系鼓励打工人、学生等群体帮品牌分销知识付费产品,平均月销超 1000 万,利润超 50%;还有操盘手聘请兼职做私域运营,两个月推动复购率增长 230%……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如何从 0 到 1 搭建一个兼职团队,撬动业绩增长、运营提效。

  不久前,运营社邀请扬弃进行了一场内部直播,她分享了很多搭建兼职 KOC 体系的方法。

  在扬弃的工作流中,兼职主要做一些重复性高的机械工作,自由发挥的空间相对比较少。

  在众多兼职合作场景中,内容种草和评论区种草,是他们合作最广,引流效果最好的场景。

  以评论区种草举例,主要指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行业热门内容的评论区下方回复一条有品牌曝光且能实现转化的文案,完成种草动作。

  比如针对学习产品,兼职们会通过评论给到一些具体的学习建议,并在建议中植入具体的产品。

  针对评论区种草,他们设计了三种不同的评论形式。第一种是集合评论,也就是评论中不只有自己的产品,还会带上同行其它产品,或者在评论建议中强调两种产品配合使用效果更佳,其中提到的其它产品大多是业内知名度较高的 Top 级产品,目的是蹭流量。

  第二种是图片评论,即在上述评论模式的基础上附一张产品相关的使用图片,种草效果更佳。

  第三种是提问式评论,即让 A 兼职提问“到底有没有好用的产品?”,然后再让 B 兼职回复这条评论,提供建议并植入产品,这种评论的好处是不容易被删除,但容易被折叠。

  扬弃他们团队会给到兼职学生一些可参考的关键词,以便快速搜索到热门图文和视频。以学习场景举例,这些关键词可能是“背单词 App”、“学英语”、“高中生学英语怎么背单词”等。

  在此基础上,长期合作的兼职学生主页会被大数据推荐,所以往往兼职合作周期越长,越容易找到相关内容。

  他们最开始的时候会给兼职一些话术,并建立了话术库,但很容易出现兼职批量复制相同内容并被平台删除的情况。

  所以经过多轮调整后,他们会通过话术库提供大量参考评论,同时要求兼职学生发布前必须进行修改,不能与参考内容完全一致。

  目前测试下来,大部分平台对这类引流玩法支持度不高,很多平台还会用 AI 系统进行监测,删评,甚至封号。

  某种程度上,很多公司会想办法进行“对抗”,让引流评论躲过系统监测,保持更高的留存率。

  比如引流信息尽量差异化,避免内容同质;再比如引流内容更含蓄、委婉,不要让人一眼辨别出是广告信息,具体做法是一条内容引入多款不同公司的不同的产品,让种草看起来更真实。

  除了在热门内容评论区引流,兼职矩阵的思路还能应用在图文引流、视频种草和博主合作等丰富的场景。

  奶茶(化名)也是运营操盘手俱乐部的一位资深操盘手,她曾从 0 开始帮助某知识付费品牌搭建了一个由 2000 人组成的活跃兼职团队,以极低的运营成本单月撬动了上千万 GMV。

  她们的兼职大多是来自二线城市的宝妈,初期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服务学员,提高学员的课程满意度。到后期表现突出的兼职则会做一些销售转化的工作,推动公司整体转化率和 GMV 的提升。

  另一位操盘手阿木(化名)则在交付环节后的服务环节引入了兼职团队。阿木是一位有 7 年私域运营经验的资深操盘手,曾负责过的项目累计营收超 1 亿元。

  在去年 2 月,他作为私域负责人加入了某知识付费项目,帮助公司产品复购率从 7.5% 提升至 23.8%,又仅用两个月进一步将复购率提升到 43%。期间,他助力该项目季度营收激增 5 倍。

  阿木所在的公司年 GMV 接近一亿元,但公司整体团队却只有 15 人,人均销售额高到惊人。背后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把很多基础的运营工作交给了兼职团队去做,比如设计、投放、剪辑等。

  针对如何构建稳定的兼职团队,扬弃也提供了很多建议。比如面对“如何寻找兼职群体”这个问题,她提供了很多渠道。

  方法一:可以进各类大学生 QQ群,在群里发话术招兼职,平均每天能招到五六个学生,缺点是有被封号的风险。

  方法二:如果品牌对产出内容有需求,可以直接在闲鱼等平台找代写团队,目前她们谈到的最低价是一篇笔记 10 元;

  方法三:找第三方合作,在 QQ群里发招兼职信息,就会有很多机构找到你,他们有自己的学生兼职资源,前期可以尝试与和机构合作。

  不过从长远来看,品牌如果想长期使用兼职矩阵的运营思路,k8凯发官网需要培养自己的兼职人才库。

  一方面是因为机构报价很高,有一些中间商层层赚差价;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不方便直接与学生沟通任务细节;

  方法四:通过兼职学生转介绍,拿介绍费或者直接从被介绍学生提交的任务里拿提成,从而激励兼职学生介绍更多优秀的同学来做兼职,比如一条评论给做任务的学生结算 0.3 元,给介绍的学生结算 0.1 元。

  第一,制作精细的任务 SOP 文档, 让兼职学生能够清晰地学习到工作流程。

  第二,新任务发布或者新学生加入时,持续沟通,并且不断在群里面给出正面和负面案例的反馈。

  第三,额外奖励长时间合作的兼职,尤其是那些内容产出质量高的兼职人员非常宝贵。

  第四,在群和朋友圈持续做宣传。因为有些学生加了好友后,是有意愿做任务的,只是他近期没时间,或者担心不结钱。所以需要宣传来激活学生,让他们参与兼职任务。

  第五,在话术上强调利他性。把薪资用话术写得看似很可观,强调兼职任务轻松,多劳多得。还可以考虑把自己的商品作为兼职权益之一,如果学生自己不想用,还可以去闲鱼卖,这对品牌而言成本很低。

  第六,可以为兼职提供实践和实习证明,并设置一定门槛,比如满 300 条开实践证明,满 1000 条开实习证明。能吸引并稳住很多学生,尤其是有大厂 title 的情况下。

  以上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启发。这种兼职体系的本质是通过灵活的人力结构,将部分机械性、规模化的工作拆解给外部力量,让核心团队聚焦策略与创意,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另外如果操盘手能从过往用户中找到愿意合作的兼职群体,相当于找到了一批最熟悉产品的人帮品牌提供服务和拉新,也更容易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