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这两项指南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全球教育领域应对技术变革贡献了中国方案。
《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该体系以素养培育为核心,通过螺旋式课程设计实现从认知启蒙到创新实践的素养发展。具体来说,小学阶段注重兴趣培养与基础认知,初中阶段强化技术原理与基础应用,而高中阶段则注重系统思维与创新实践。
在课程设计上,指南强调“课程重构、资源融通、评价创新、师资赋能”的联动机制,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从局部试点转向全域覆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也促进了人工智能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则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场景,明确各学段的使用规范,确保技术安全、合理、有效地辅助教学。该指南秉持“应用为王、治理为基”的理念,强调在“政-校-企-家-社”多方协同下,释放技术赋能教育的创新潜能,同时筑牢教育主阵地的价值根基。
这两项指南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中小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安全高效、公平普惠的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通过这些努力,中国的教育系统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培养适应未来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总的来看,教育部的新规不仅是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全面升级,也为全球教育领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必将迎来更多的变革与机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k8凯发官网